針對“車間氣味控制技術”引發(fā)的多個問題,由環(huán)葆嘉組建并主持的“共贏藍天下——VOCs治理ESO+方案”微信群再度發(fā)生討論,群內行家應對群友的發(fā)問會如何“逢山開路”?行業(yè)“老大難”是否達成了開創(chuàng)性共識?又有哪些創(chuàng)新技術“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相只有一個,下面請跟隨小編在本期研討的內容回顧中,一同解密氣味控制技術的DNA:
研討主題:
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實現車間氣味的控制?
減風增濃,就是要用最少的空氣帶走揮發(fā)溶劑,這無疑是經濟適用型VOCs治理方案的必由之路。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下,如果不考慮車間內的氣味,只要控制總排風量就可以做到,并不需要多復雜的技術。
然而,車間氣味也是必須控制的。過去大多采用大量的地排風來實現氣味控制,但排出的廢氣同樣需要進行VOCs治理,這就構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實現車間氣味的控制?這里面可以細分為多個小主題,比如氣味產生的源頭,氣味擴散的方式,氣味控制的目的等等。
問題1:
減風增濃是個好辦法。但是目前職業(yè)病有要求。車間的氣味不能大。如果沒有車間的原地排風,車間氣味是否會大?
回答:
減少烘箱泄漏,對油墨槽油墨桶盡量封閉,降低車間(或局部)環(huán)境溫度,避免印版附近有大過風,且地排風適當。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使用的得當還能有利于降低溶劑浪費。尤其是遞墨棍的使用場合,大大增加了攪動影響,增加了揮發(fā)速率。但是遮擋一定要兼顧安全(材料問題帶來的靜電等影響),尤其是現在敞開的油墨盤使用量很大的情況下。另外,風路的設置也會影響氣味,如果設置不當,風路不暢通,味道也會出奇的高。
兩臺設備間的互相影響不能避免,所以建議單獨隔離,但是涉及到客戶具體要求和走貨方便,所以也在探尋其他方式,如兩臺設備配合進出風聯動和微壓控制,也能做到降低互相影響,另,具體擺放方式多種,有面靠面(印刷機側操作面),有單排排放的等等,影響也不同。
問題2:
軟包凹印設備的閉環(huán)供墨系統、自動調墨系統及墨斗刮刀的腔式透明隔離,是否有值得探討和借鑒之處?
回答:
據說不太適合于凹印。特別是有淺網的版輥。不過有好處,可避免飛墨,現場氣味會小,但價格也貴。
問題3:
目前150米速度,1米幅寬,常規(guī)凹印,控制無組織揮發(fā)車間異味,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每單元最少需要多少地面抽風量?
比如:最早富士是30立方每分鐘每色,就是要1800,但這個10色地排就要18000,約11KW風機,最小如果墨槽封閉做的好,我認為可以做到1000以下,如果再低,估計異味會跑到大車間。
回答:
很難準確評估,環(huán)葆嘉現在用3000~5000的風量可以將氣味控制到接近原來的水平。這與車間布局和設備狀態(tài)關系密切,影響因素太多,只能因地制宜。3000-5000作為地排風抽取車間異味,再作為ESO的進風。抽取的位置及方式對異味消除的效果影響也很大。
問題4:
異味最重要影響因素可總結為哪些?
回答:
1、烘箱設計不溢出,濕墨裸露少。
2、油墨上墨量越少,就是濕墨面積小。
3、墨槽蓋板封閉好異味溢出少。
4、抽取位置和風量適當
5、現場桶槽需要蓋好。
異味控制主要在大版面印刷單元上,當然,如果整個印刷單元封閉,減小相互干擾,異味更好控制。但如果不了解,會造成異味增大甚至安全風險。
問題5:
3000-5000作為地排風抽取車間異味,再作為ESO的進風。那么,烘箱每單元負壓新風在多少?
回答:
3000-5000作為地排風抽取車間異味,再作為ESO的進風。烘箱每單元負壓新風300~500。十色機總排風6000~10000,總排風量大小與烘箱設計制作水平及氣味控制要求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地排風總量比原來小很多,要達到相同的氣味控制水平就需要下很多功夫。抽風位置很關鍵。
我們認為,平均500+500在現有機型上控制,難度很大,最終會造成車間異味很大。如果是一般小版面單元或者還好,大版面要加大才可以。換句話說,或者單元烘箱溶劑蒸發(fā)量在每小時10公斤以下,還可以這個風量還可以,如果蒸發(fā)量到了30、50、80公斤每小時的時候,異味抽風和主烘箱抽風都要加大。
問題6:
通過制冷機將油墨(桶)冷卻,將油墨和印版的溫度降溫至20℃以下(但不要低于空氣露點),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觀點1:
熱薄膜遇到冷油墨是否會影響到印刷質量?
最早是墨槽底下做夾層,后來做冷水浴,最后換小換熱器,都實驗過
車間沒有空調,凝水會流到油墨里,此外夏季溶劑揮發(fā),本身溫度就比溶劑低點
觀點2:
這樣可以減少溶劑無組織揮發(fā),也減少淺網點干版,印刷層次感更好,也不需要搞太多個快干中干慢干的溶劑配方。夏季油墨冷卻可以將無組織揮發(fā)量減少至少一半。多種油墨冷卻裝置已經有公司準備推出了。車間最好裝空調,把空氣濕度稍微降低,這樣空氣的露點下降后可以將油墨的溫度進一步降低而不析出冷凝水。
問題7:
如果車間配置空調,空調的費用又是一個問題。如果是全新風排放,勢必空調的功率要好大;如果是地排風進入循環(huán),那么空調的溫度低,進入循環(huán)后又加大了設備加熱的電費。
回答:
空調是肯定要配的,車間以除濕為主,溫度不需要降太低,否則耗電厲害,現在有一種以除濕優(yōu)先的空調設備,很適合印刷車間使用。
在夏季如果車間溫度調至29-30℃,露點控制在20℃,相對濕度在50%左右,這樣人感覺舒適,也沒有冷凝水析出,空氣含水率也適中不會產生靜電,而且空調耗電不多,可以采用新風除濕空調,帶除濕優(yōu)先和進出風顯熱換熱功能的。
印刷車間的天花板盡量降低,其他無用空間盡量封閉隔開,讓車間的空間盡量小,這樣對節(jié)約空調電費和對氣流的組織流動都有利。
研討總結
排風高昂的處理成本對包括地排風在內的排風總量構成了限制,失去用大量地排風處理車間氣味的簡單手段后,車間氣味的處理成了技術活。
從氣味源頭看,油墨槽等烘箱外自然揮發(fā)、烘箱泄漏是兩大主因。烘箱結構設計及烘箱壓力控制又是烘箱泄漏控制的兩大關鍵因素。
我們在ESO的運用過程中,發(fā)現不同廠家不同時期的烘箱設計制造水平差距很大,保持進料口微負壓所需代價差異在2倍以上,好的設備,排風多300風量就可以有效控制泄漏;差的設備,排風多800都無法獲得整體負壓,泄漏難以控制,且排風量大以后,還會帶來對張力、套印的負面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再次證明了“便宜沒好貨,是貨貴三分”的老話。
油墨槽等烘箱外自然揮發(fā)采用一些簡單遮蓋的方法就能取得較顯著的效果,建議大家都嘗試一下。不過要有心理準備,會因為給工人帶來一些不便而遭受抵制,不要輕易放棄,最好給些額外的獎勵引導一下。
從我們嘗試過的多做方法來看,控制車間內氣流組織效果最好,投入相對也較低,但缺點是各家情況不同設計難度較大,光靠想象難以得到理想效果。
如果車間空間太大,氣流組織實施困難,可以考慮用臥式轉輪進行內部循環(huán)處理。
現有凹印機烘箱水平決定了泄漏是無法避免的。凹印機的烘箱設計水平亟待提高,訂新設備要向廠家提出嚴格要求,避免后續(xù)付出沉重代價。老設備比較麻煩,泄漏情況比較嚴重,現在不得不付出代價。
同樣泄漏風量下,減風裝置中因為ESO是濃度逐級上升,所以可以減少烘箱的溶劑泄漏總量,這是ESO獨到的相對優(yōu)勢,但還是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必須采取氣流組織等其他的輔助手段。
關鍵是用戶要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要對機械廠提出要求;機械廠重視后進步相信會很快的。
我們之前算過,一萬風量一年的綜合成本可能高達到100萬元,無論準確度是否足夠高,至少說明了“空氣很貴”,大家都要關注如何用最少的空氣帶走所有揮發(fā)的溶劑。
國外成熟技術是用高品質的轉輪處理,但無論是一次性投入還是長期運行費用都太高,我們應該可以用更加聰明的方法解決問題。
來源:廣東環(huán)葆嘉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