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生活垃圾分類領域再出重磅舉措,4月21日,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fā)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
今年3月,上海市政府發(fā)布《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將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并在居住區(qū)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三年行動計劃是對該方案的細化落實。
來源:上觀新聞
重點導讀:
2018年,6個區(qū)和其余各區(qū)2個街道(鎮(zhèn))率先實現(xiàn)居民家庭“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也就是嚴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濕兩分類,鼓勵資源回收。
2019年,全覆蓋的區(qū)達到12個,全市70%以上的居住區(qū)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
到2020年,上海所有區(qū)要實現(xiàn)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0%以上的居住區(qū)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
重構可回收物專項收運系統(tǒng),落實再生資源回收“點、站、場”布局:2018年,全市建成2000個回收網點、109座中轉站和10個集散場;2019年,建成5000個回收網點、170座中轉站;2020年,建成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
用三年減少15%的干垃圾
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是重中之重。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所有區(qū)要實現(xiàn)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0%以上的居住區(qū)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
在此之前,2018年先確保所有企事業(yè)單位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并在靜安、長寧、楊浦、松江、奉賢、崇明等6個區(qū)和其余各區(qū)2個街道(鎮(zhèn))率先實現(xiàn)居民家庭“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也就是嚴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濕兩分類,鼓勵資源回收。
2019年,在之前6個區(qū)實現(xiàn)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基礎上,黃浦、徐匯、普陀、閔行、嘉定、金山等6個區(qū)實現(xiàn)全覆蓋,全覆蓋的區(qū)達到12個。此外,浦東、虹口、寶山、青浦等4個區(qū)50%以上的街道(鎮(zhèn))實現(xiàn)垃圾分類全覆蓋。全市70%以上的居住區(qū)垃圾分類實際效果要達標。
源頭分類做得好,混入干垃圾里的濕垃圾和可回收物就會越來越少,各自分離出來。三年行動計劃將干、濕垃圾處理量和可回收物資源回收利用量的變化,作為檢驗源頭分類實際效果的主要指標,明確上海日均干垃圾末端處理量的上限要從2018年的2.14萬噸,下降到2020年的1.81萬噸。這意味著上海將用三年,把干垃圾的末端處理量至少縮減掉15.4%。怎么減?就要靠源頭分類。
干垃圾少了,濕垃圾的分類處理量、可回收物資源回收利用量相應增加。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上海濕垃圾分類處理量要從2018年的3480噸/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6300噸/日以上,足足增加八成;可回收物資源回收利用量要從2018年的660噸/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1100噸/日以上,也增加了三分之二。
不計算有害垃圾,按照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上海干、濕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日處置量大約要控制在2.5萬余噸。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上海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約2.2萬噸。相比之下,垃圾產生量仍難以減少,但通過源頭分類減量,至少可以緩解垃圾量快速增長的趨勢。
不同垃圾車靠“制服”區(qū)分
中間的收運環(huán)節(jié)如果出了岔子,比如混裝混運,那么源頭分類就白忙了。對此,三年行動計劃將重點放在運輸車輛和中轉設施的改造上。
2018年,上海開始顯著增強垃圾車的“辨識度”,方便老百姓監(jiān)督垃圾車是否專車專用,將張貼3000余輛干垃圾車輛的識別標志;新增16輛有害垃圾專用運輸機動車;色彩噴涂400余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全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達640輛。2019年,全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將達780輛;2020年,達920輛。
中轉設施方面,2018年上海41座大型中轉站將實現(xiàn)干、濕垃圾分類轉運,市屬中轉碼頭還將設置45只濕垃圾專用集裝箱;2019年、2020年,濕垃圾專用集裝箱將達到90只、180只。
相對市場化的可回收物,受到價值低等問題的困擾,收運體系有癱瘓的風險,急需政府托一把。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上海將重構可回收物專項收運系統(tǒng),落實再生資源回收“點、站、場”布局:2018年,全市建成2000個回收網點、109座中轉站和10個集散場;2019年,建成5000個回收網點、170座中轉站;2020年,建成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
一旦源頭和中間環(huán)節(jié)理順,完成分類的生活垃圾將涌向末端,對處理能力提出挑戰(zhàn)。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上海末端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的提升任務十分緊迫。2019年,上海干垃圾焚燒處置能力要達到1.93萬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4300噸/日。而一年后,上海的濕垃圾處理能力要迅速再增加六成以上,達7000噸/日,全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要達到3.28萬噸/日以上。
垃圾分類教育進中小學
除了狠抓硬件設施,上海還注重垃圾分類的“軟件”建設。
在硬約束方面,三年行動計劃透露,將利用物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等技術,建立市、區(qū)、街鎮(zhèn)三級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監(jiān)管系統(tǒng),加大對基層各環(huán)節(jié)分類不到位的管理力度。同時,將開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工作,建立多部門協(xié)同執(zhí)法機制,組織開展對全程分類的執(zhí)法檢查,并將垃圾分類納入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指標和作業(yè)企業(yè)誠信管理的重要內容。
在鼓勵上,上海將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垃圾箱房建設標準,通過讓垃圾投放點變得干凈、整潔、規(guī)則明確,來吸引更多市民做好垃圾分類,并由居委或樓組干部“百分百入戶”宣傳、定時定點指導監(jiān)督。對率先實現(xiàn)整區(qū)域年度達標目標的區(qū),政府還將給予扶持政策,對達到年度目標的給予持續(xù)性鼓勵。
此外,上海將推動垃圾分類知識“進機關、進校園、進課堂”,重點深入開展中小學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一些垃圾分類典型示范居住區(qū)的做法,將頻繁推廣。
來源:固廢觀察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